3650億!氣荒兆豐年!21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速穩超10%!
作者 / 熙時君
來源 / 天然氣行業觀察
冬供最緊張的時候,終于算是過去了,在這個時候可以高喊一句:
“保供人,保供魂!保供人是人上人!”
先說個神棍擊中的事。
一周前,推送的前文《氣荒之下,全年LNG進口增12%!中國天然氣消費干到3300億?》,在國家統計局和發改委的統計數據尚未出來前,大概測算了下,2020年全年天然氣表觀消費應該會超過3300億方,同比增幅超過7.5%!
最后,當然沒有出意外。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
“天然氣生產持續快速增長。12月份,生產天然氣18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7%,增速比上月加快1.9個百分點;日產6.0億立方米,環比增加0.4億立方米。2020年,生產天然氣1888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9.8%,連續四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
天然氣進口由降轉增。12月份,進口天然氣1123萬噸,同比增長18.0%,上月為下降2.4%。2020年,進口天然氣1.02億噸,比上年增長5.3%?!?nbsp;
2020年,生產天然氣1888億立方米,進口1.02億噸,這表觀消費超過3300億方,也大差不差了!
如今,2021年已經快過完十二分之一了,展望今年年終,整個天然氣產業將會迎來怎樣的一個收成?
其實還是想復述前文《十年過去,仍在圍城里?中國“氣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何解?》在分析這個冬季氣荒的最后一句話:
“氣荒兆豐年!”
不出意外,2021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增速重回兩位數,甚至還可能有更大的驚喜!
不管打不打臉,先把flag立住再說!
一、2021年,重回兩位數的雞血狂熱!
為何敢說2021年天然氣消費增速重回兩位數?
底氣大概來自五個方面。
1、壓抑禁欲之后的爆發
2020年,是被壓抑,被禁欲的一年。
年初,疫情悄然發展,全城封鎖后,萬物停擺,除了居民生活做飯和醫院用點天然氣外,其他渠道基本都歇了。
即便在后期解封后,出臺降低氣價的刺激政策后,實際消費增速仍是大打折扣,三大油一邊削減進口量一邊提前向儲氣庫注氣。
但故事在四季度開始發生轉折,被壓抑禁欲太久之后突然爆發,力道十足,直接帶動全年消費超過7.5%!
在2020年被壓抑之后的數據上,再延續點激情,多來點增長,2021年還是非常有戲的。
2、GDP百萬億之后的躁動
就在統計局公布全年天然氣數據的同一天,國新辦舉行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在會上介紹,2020年國民經濟穩定恢復,主要目標完成好于預期;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
中國GDP首次突破百萬億,同時也是2020年GDP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
而在目前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而中國控制相對較好的情況下,2021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恐怕將更加迅猛。
近期,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各大金融分析機構紛紛調高了中國21年GDP增長預期。
1月5日,世界銀行在《全球經濟展望》中預測,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4%,低于去年6月時預測的4.2%,但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將達到7.9%,比去年6月時的預測上調了1個百分點。而最近,彭博社統計的市場共識更高達8.2%。
歷史上,除了個別年份外,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速始終超過GDP增速。
都到了2021年了,連GDP增速都超過8.2%了,天然氣消費增速不超過10%,有臉么?
3、商業社會全面復蘇
GDP高速增長,對天然氣最直接的影響便是工業企業高負荷運轉帶來更多的天然氣消費。
另一方面來看商業的氣量需求。
盡管目前國內疫情依然嚴峻,但隨著寒冬逐漸過去、疫苗逐漸普及,21年的春天到來之后,大概率中國商業社會重回新生,社會流動進一步正常,酒店餐飲終極復蘇,商業氣量消費指日可待。
4、煤改氣尚未結束
2020年,風風火火的廣東煤改氣幾度登上熱搜,剛開始改時氣價太高出現各種聲音,在改完后進入冬天因為沒氣了再度出現各種聲音。
盡管一波三折,但煤改氣后帶來的巨量增幅確實是實實在在的。
簡單看廣東的幾家燃氣上市公司的業績。
深圳燃氣2020年天然氣銷售量為 38.58 億立方米,增長 22.36%。
佛燃能源2020年天然氣供應量29.33億方,同比增長30.41%。
廣州燃氣更夸張,全年銷氣量達到24.9億方,在疫情之下,直接干出了56.53%的離譜增幅!
2020年增幅已近夸張,但廣東煤改氣仍未結束,2021年依然會有可觀的增量需求!
5、南方采暖才剛剛開始
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增量是市場,恐怕是南方采暖。
盡管采暖是氣荒的推手之一,但南方尤其是長江流域居民采暖已是大勢所趨,擋也擋不住。
剛剛過去的這場保供,相信很多南方城燃企業已經深切感受到了采暖帶來的威力,溫度降低一度,氣源需求直接飆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方,前一天還不缺氣相安無事,結果第二天便直接崩盤了!
來自央視的數據,據統計,2019年,家用暖氣片銷量同比增長430%,而銷量增長的“主力軍”正是上海、南京、武漢等南方城市。
而中國建研院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大致測算了一下,未來十年,南方供暖總市場規??赡茉?000億-5000億,平均到每年,可能會增加400億的規模。
如果按照這個來計算,假設都分戶采暖,每戶2萬元的話,一年就會新增200萬戶采暖戶,一個冬天少說每戶也得用1000方氣,一年就新增了至少20億的增量。
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杭州供氣量超過了6000萬方,其中,增長部分大都來源于采暖所需的能耗。
最近,居民分戶采暖市場已逐漸成為各大燃氣企業爭相搶占的市場,杭州燃氣、華潤燃氣、
中國燃氣等紛紛推出各種市場推廣舉措,都是要大干一場的架勢。
這多重因素之下,天然氣消費增速超過10%,還不是輕輕松松,手拿把攥的事麼!
二、近350億方增量,資源從哪來?
消費需求掰扯完了,還是想再簡單說兩句供應的事。
如果消費增速超過10%,那預計要多準備近330-350億方增量資源。
這么多增量需求,資源從哪來?
說到底,當然還是老三樣:國產氣,進口管道氣和進口LNG。
國產氣,2020年干出了生產天然氣1888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9.8%。2021年,按照中央保障能源安全的要求,估計增速不會低于8%,至少有個150億的增量。
進口管道氣,2021年最大的增量當然是中俄東線。21年開始按照100億的合同量執行,俄氣的增量預計會有50-60億方,中亞氣的增量則真的不太好說。
其他的至少還有100億-130億的增量則需要來自進口LNG了。
2020年,中國LNG進口總量約為6759萬噸,折合947億方,與2019年相比,增幅達到12%。
到了2021年,進口LNG的增量還得繼續增加,如果要增量要達到100億-130億方的話,進口LNG增幅要繼續保持12%左右。
從接卸能力上來看,增長個12%還是輕輕松松。
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的接收站接卸能力便超過8500萬噸/年。
2021年,中石油唐山接收站三期、新奧舟山二期、中石化青島二期、中石油如東三期、國家管網漳州接收站都將紛紛投產,又帶來了1300萬噸/年的接卸能力!
到2021年底,中國所有投運接收站的接卸能力基本達到億噸/年!
更不要說,最近國家管網公告集中開展接收站窗口期集中受理,國網的接收站在2021年注定利用率蹭蹭蹭往上漲!
三、一荒緩三年,氣荒還會來嗎?
俗話說:“一荒緩三年”。
在正常發展的背景下,氣荒之后大家往往痛定思痛,多備點貨,再折騰一場20年冬季式的緊張局勢估計可能性不大。
不過,隱隱覺得,2021年國內天然氣一場混戰依然避免不了。
隨著國家管網公平開放,各路資源紛紛進入大管網搶占市場,而下游城燃企業及大用戶也終于開始從過往的單一氣源向多元化采購轉變。
搶占終端下游用戶的混戰已經一觸即發。
在這種背景下,一方面,下游城燃享受了多元化可能帶來的夢寐以求的議價能力,但不要高興太早,這同時其實也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與挑戰。
最大的挑戰當然是在全國一張網的背景下,在多元化采購之時,如何做到穩定保供?尤其是調峰保供。
多頭采購就有可能出現淡季誰都想供,但一旦資源趨緊,誰都不保的情況。
所以,這種情況下,更加考驗下游城燃對于年度氣源需求的精準預測能力,在預測準備之后提前籌措全年資源,包括合同量和調峰增量,這樣才能穩坐釣魚臺。
當然,要想精準預測全年需求那是難上加難的事,但這正是最大的考驗之一,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季保供,很多城燃企業恐怕都感同身受。
這場即將到來的混戰,還不單單是聚焦在下游市場的搶占上,回頭再抽時間扯吧。
扯了這么多,總之還是一句話:
“系好安全帶,氣荒兆豐年!”
不服?來淦!